项目名称:西北工业大学校园铜浮雕《翱翔颂》的策划过程设计师:安建达
我们经常说,无论建筑壁画还是公共空间的雕塑,都是环境里的补充而非主旨,可是它们又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,人们进入到一个环境,第一时间并不是注意建筑的材料,而先被镶嵌在墙上的浮雕壁画或竖立一处的雕塑吸引,这造就了此类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重要性。由此,在策划方案的过程里,设计师往往会为了“吸引眼球”而过于注重形式感的表达,忽略了内容的研究。当然,形式感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可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,往往在于内涵与形式的最佳结合。有的时候,形式感可以不断探索与转换,而特定环境的内容确定,需要深入体会、详实研究与灵感扑捉。也就是说,一位优秀设计师的责任往往不仅仅是实施动笔阶段,更加重要的是前期构思创作阶段。以下我们以西北工业大学铜浮雕壁画的设计为案例,讲述这个创作过程理念。西北工业大学,是我国著名的以航天、航空、航海为教学研究内容的理工科大学。起初构思铜雕壁画概念的时候,依旧是顺向思维,将宇宙飞船、航天飞机、船舶等作为元素符号构成。几稿下来,与校方接触过程里,我们突然感觉犯了一个常有的错误,就是平铺直叙,尤其是校园内类似的文化建设中这些符号比比皆是,铜浮雕再重复表现这样的概念,显得画蛇添足。如何将理工科大学的浮雕壁画融入更多人文涵义,其实是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挖掘的。在此期间,我们不断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交流,更多的时候是跨出“圈子”,与历史文学领域的专家老师一起探讨,最终重塑构思,得到了一个新的理念:当我们翻阅人类的辞典,发现远古、现代、未来这三个枯燥的词汇冷冰冰地矗立着,仿佛相隔得是那样遥远。当我们徜徉于代代相传至今的祖先文化时,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,古人征服自然、畅想未来的时空对话,一时间,远古、现代、未来又息息相关,距离我们现代的文明很近很近。远古的人们以最原始、最富于激情的方式,为我们演绎了飞向月宫的嫦娥、鲲鹏展翅的羽人、骑鱼游海的琴高,其大气磅礴、充满睿智的美好梦幻,其上至太空蓝天、下至浩瀚清波的想象触角,似乎形成了一幅远古年代航空、航天、航海的梦幻画卷。我们的血液中印刻着民族文化的基因,我们的未来充满激动人心的诱惑和挑战,我们的 “三航”事业,正承继着古人的梦、实现着古人的梦、延续着古人的梦。远古、现代、未来在这一时刻融合在一起,它们的脉搏竟跳动得如此的一致。我们传唱着梦想,把握着时代,创造的思维继续翱翔驰骋……于是根据设想,我们设计出初稿,并起名为《翱翔颂》。
这一设计,可以说别出心裁,得到了校方极大的赞扬。他们说:这是我们学校建校以来,用艺术形式体现我们学校精神最好的作品。作品在学校的宣传网站上一经展示,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,宣传文案这样写到:构建这幅浮雕,结合校庆工作,校领导希望能够在我们这样一所理工科院校内塑造一种人文精神,使我校更具有文化气息。浮雕在创意阶段的主要思路为:将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美丽神话传说与大学中航空、航天、航海的主导教学相结合,以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传说故事融入校园的“三航”科技文化氛围中,从而使艺术浮雕作品在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、内涵性等方面达到理想的统一,并突出浮雕作品在西工大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唯一性。
西北工业大学铜雕壁画的环境
安建达 灵坤学校文化研究中心艺术总监
设计风格理念:环境铜雕壁画永远是建筑的补墙,服务于建筑,要有艺术服务的态度,根据建筑整体风格,从构思创意到作品完成,富于表现力和创造力地为空间环境设计出文化氛围浓厚的作品,并精心制造雕琢,最终将艺术成品呈现在环境中。
代表作品:
为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创作大型浮雕作品《万物 阳光》;
为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创作《古战》;
为北京市政府办公大楼创作《装饰》;
为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创作大型浮雕壁画《时空对话》;
为北京中关村中学创作大型浮雕《飞天梦想》;
为北京民族大学附中创作《阳光的日子》;
为北京三里河一中创作《知识之门》;
为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创作《春满人间》;
为北京府学小学创作铜浮雕《杏坛设教》等等